在機器人全面來臨的前夜,人類對商用服務機器人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隱憂,機器人會不會代替人類?一些人會不會因此失業?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重復率越高越簡單的工種或是高危領域的工種,越會被商業服務機器人所替代。但是,機器人不可能wq取代人類,商業服務型機器人的主要作用還是輔助人。
在中國,服務機器人B端市場百花齊放,但是,很多To B的服務機器人公司倒在了落地這一環。
2016年7月,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迎來了5個名叫“阿鐵”的機器人,據新聞報道,它們會唱《白蛇傳》,會陪聊,會提醒老人吃藥,還會幫老人與家人視頻聊天。但是,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阿鐵”機器人和實際工作脫節,無法替代人工,半年前就全部回廠升級了,“我們中心大多是高齡老人,不會操作機器人。護理員的文化水平比較低,大多是小學初中學歷,操著一口方言,機器人大多聽不懂護理員說什么。”
商用服務機器人落地難關鍵就是其功能并不方便,對于使用者來說,如果負擔大于方便度,那服務機器人等于沒用。“服務機器人的人機交互能力、運動規劃能力等非常重要,以人機交互能力為例,現在很多企業都號稱自己的產品語音識別準確率可以達到98%以上,但實際上,語音識別的準確率必須放在特定的場景中才可以得出相對較為準確的結果。”
商用服務機器人要有實際場景才能落地,如果做出了機器人再去想應用場景,{zh1}什么都做不起來。跟電視機一樣,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僅靠賣硬件是活不下去的。將硬件和軟件分開來賣,將是更好的嘗試。
對于商用服務機器人的發展,雖然我們還要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是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中國的勞動力正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移,商業服務機器人可能要經歷5年的萌芽期,才會迎來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