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已成為了熱門投資創業項目,如今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或填埋,將浪費大量的征用土地費、垃圾清運費等,利用建筑垃圾回收再生加工再生產品,不僅各地區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得到政府的稅收支持,具有十分可觀的經濟效益。
隨意傾倒建筑垃圾罰款嚴重
如今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經任何處理,便被施工單位運往郊外或鄉村,當執法人員發現未辦理建筑裝修垃圾運輸和消納證時,將會處以罰款,根據規定,對于偷倒垃圾的運輸單位,{zg}可以處以3萬元的罰款。對偷倒建筑垃圾行為的處罰金額已不計其數。
處理建筑垃圾成為難題,漫天要價
建筑垃圾收運市場出現“游擊隊”漫天要價的現象。位于金石路的一家公司,進行內部裝修涉及垃圾外運,一裝修公司推薦的收運單位要價8000元,經過調查發現該收運單位居然還沒有垃圾運輸資質。隨后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通過面向社會公布的建筑垃圾專運隊伍聯系方式,找到了正規的垃圾專運公司,也花費4000元。據環衛部門介紹,目前建筑垃圾收運的指導價是每噸120元。
對開辦建筑垃圾處理廠的利好
1、我國建筑垃圾處理條例首先明確了建筑垃圾綜合利用的基本原則,設立補貼制度,規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在產業、財政、金融等方面扶持鼓勵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綜合利用項目,鼓勵和支持再生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對形成綜合利用產業鏈提供多方面政策保障,開啟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新時代。
2、2015年,國家出臺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和《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提出了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要求,以及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建設工作。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ggcd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2016年)》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提出要大力發展建筑垃圾的分類與再生料處理技術、建筑廢物資源化再生關鍵技術、新型再生建筑材料應用技術等。
3、地方層面上,自2015年4月河南、吉林等省份相繼被住建部確定為“建筑垃圾管理與資源化利用試點省”后,全國各地政府部門相繼出臺政策,促進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的落地。并對個人資源再生企業實施獎勵和補助政策。
大量利好的行業政策給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就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總體的落地情況來看,行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真正落地的項目并不多。
處理建筑垃圾設備
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離不開建筑垃圾移動破碎站的支撐,建筑垃圾移動破碎站解決了清運和堆放建筑垃圾過程中的遺撒和粉塵飛揚等環境問題,節省了填埋費用和大量填埋地,減少了對tr砂石的開采,保護了自然資源和人類的生存環境,解決了建筑垃圾消納處置的難題。
投資建筑垃圾移動破碎站的成本與收益分析
假如每生產1噸的再生骨料大約為15元人民幣,每噸的建筑垃圾可生產出約0.7噸以上的再生骨料,根據骨料強度的差異,價格大致在30~80元/噸,而再生骨料商每處理1噸的建筑垃圾需要向建筑商收取10~20元,這樣我們可以算出1噸的建筑垃圾帶來的利潤:0.7*30+10-15*0.7=20.5元。按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算利潤值:20.5*1200*1.5*0.7=25830元。
:
:
紅星移動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