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2月,新冠肺炎疫情對廣東經濟的短期沖擊明顯。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87.23億元,同比下降23.2%,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6.11億元,同比下降17.8%。
與此同時,醫藥健康、高技術產業等領域逆勢而上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醫藥制造業2月當月增長8.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2.7%,高技術產品增勢良好,網上零售呈兩位數增長。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認為,從供給側看,廣東具備高技術產品相應的生產體系和生產能力,從需求側看,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也為廣東的高技術產品打開新的市場機遇,廣東經濟的韌性不減,活力值得期待。
受疫情影響,1-2月份,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87.23億元,同比下降23.2%。
“這個數據應該在預期之內,一是因為春節假期,企業不開工的,二是因為適逢突發疫情,導致企業無法正常運作。”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教授林江分析認為,接下來要重點關注企業訂單、現金流和原材料進口三個方面,如果這些因素得到較好應對,廣東經濟的中長期表現依然前景廣闊。
在生產總量下跌的同時,工業醫藥行業和重要物資生產則持續增長。
1-2月,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醫藥制造業中類行業中,生物藥品制品制造業、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藥用輔料及包裝材料業分別增長7.0%、7.9%、18.7%。醫藥制造業2月當月增長8.5%。
此外,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大米、凍肉和方便面產量分別增長2.5%、14.4%和6.6%。
與此同時,高技術產品增勢良好,3D打印設備、計算機工作站、風力發電機組、汽車儀器儀表的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1.2%、60.7%、98.2%、56.6%。
劉金山分析認為,這有三個原因:其一,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受疫情的影響相比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小;其二,廣東的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其三,疫情影響下,和互聯網、智能化相關的終端消費需求急劇上升,為廣東高技術產品增長提供市場空間。
看投資: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4.5%
今年前2月,廣東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1.4%,但對衛生領域投資力度加大。
從細分領域看,1-2月,廣東衛生和社會工作投資增長4.5%。林江認為,這顯示政府面對疫情影響采取果斷措施,對穩定廣東中長期固定資產投資將產生積極的作用。
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如東莞市東引運河流域樟村斷面綜合治理工程(污水管網完善工程)、陽江核電站完成投資超10億元。
事實上,近一個月來,廣東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投資下降的狀況正在得到改變。截至3月16日,1230個省重點項目中,984個在建項目已復工958個,復工率97.4%。
“固定資產投資的下降,會對廣東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但要看到,近年來廣東經濟增長之中,消費的貢獻度不斷提升。”林江表示,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形勢趨穩,如果消費市場持續發力,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段時間固定資產投資下降的影響。
此外,廣東在金融方面保持穩健態勢,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充分支撐。
1-2月,廣東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1.0%;本外幣dk余額增長14.8%。信貸投入聚焦實體經濟,廣東單位中長期dk余額增長18.9%;新增單位短期dk比上年同期多增加1026.20億元,重點支持受疫情影響困難企業短期資金需求。
省社科院財政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茜表示,面對疫情帶來的階段性沖擊,廣東仍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短期單位dk加大對個體、小微、民營企業等受沖擊嚴重且融資難度較大的主體給予關注。
看消費:跨境電商位居全國{dy}
1-2月份,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6.11億元,同比下降17.8%。在受疫情影響整體下降的同時,也呈現部分消費市場持續火熱和網上消費加速的趨勢。
疫情期間,醫療保健品消費需求上升,帶動中西藥品類快速增長19.3%。居家辦公、學生上網課等帶動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2.7%。
與此同時,網上零售逆勢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增長18.0%,2月當月增長56.9%。
劉金山分析認為,其背后是廣東的線上經濟發展已初成體系,與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產業體系實現較為充分的連接。
省統計局專家分析認為,疫情期間,廣東疫情防控與民眾居家所產生的物資需求,還在一定程度上支撐進口需求。2月份,進口1686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消費品增長48.1%、醫藥品增長77.4%。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外貿新業態發展迅速,在全國處于{lx1}位置:1-2月份,廣東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均位居全國sw。全省市場采購出口增長1.8倍,出口規模居全國{dy};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33.4%,繼續保持全國sw。
“跨境電商拉進了國內的進出口企業與國外貿易伙伴的距離,通過無接觸服務即可在網上完成交易,受疫情影響較小。”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