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糧食干燥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對于糧食的干燥有著我們傳統的方法,因為季節變動以及陰雨天氣對干燥設備的不足而造成了很多糧食的霉變達到了相對百分比的高度,在經過了慢慢的發展我們國家的糧食干燥設備和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國際水平,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已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過與此同時,和我們國家的干燥設備的總體需求相比,是有著很大的距離的,光是從水稻的干燥機械保有量已經超過了百萬臺,有關干燥品質的指標也還不夠完善合理,有些指標未規定統一的測試方法,有些指標比較落后,因而制約了糧食干燥新設備、新工藝的開發、推廣和應用。對于糧食干燥來說這是一個很龐大的系統加工工程,因為干燥的條件不一,影響的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糧食干燥機使用中的一個常見問題是糧食的初水分經常變化,為了達到要求的終水分,需要經常調整糧食流量(生產能力),為了比較糧食干燥機性能的好壞也需要知道干燥機的生產能力,因此,必須進行折算。為了對比糧食干燥機在不同干燥條件下的性能,必須確定一個公認的標準條件;在非標準條件下進行干燥作業或試驗時必須將干燥過程測得的數據都換算到標準條件,然后才能進行干燥性能的比較。通常來說糧食干燥質量對干燥機的好壞是有著很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