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兆勇)8月24~25日,“玉米田現代施藥技術與裝備集成示范”現場交流會在北京懷柔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當前植保機械處于以人力為主向機械化轉型的時期,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以玉米為代表的高稈作物中后期病蟲害防治有了適合的植保機械,取得了重大的技術進步。
據了解,目前在病蟲害防治中,手動藥械使用量占78%,中小型機動植保機械占20%,拖拉機配套噴霧機僅占2%;植保機械的社會保有量,手動藥械更是高達93%,中小型機動植保機械占6%,拖拉機配套噴霧機占1%。為了推動植保機械的科研、示范和推廣工作,國家有關部門特別設置了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予以支持。
在項目進行中,有關專家對大型植保機械的推廣使用進行了深入研究。據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薛新宇研究員介紹,未來合作社是大型植保機械使用的主要單位,合作社防治病蟲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更高;大農場本質跟合作社自有土地防治模式相同,只是規模更大,是一個超級合作社。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袁會珠研究員認為,植保現代化對植保機械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背負作業機具已不能滿足現代植保的需求。研發推廣高稈作物噴桿噴霧是現代植保發展的必然。
現場會上,北京豐茂植保機械有限公司的孫魯林總經理介紹并演示了與中國農科院植保所聯合研制的系列玉米田現代施藥器械,包括3WX-400G三輪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噴霧機、3WX-1000G四輪自走式高稈作物噴桿噴霧機、風送式高效遠程噴霧機;北京市植保站藥械科演示了多旋翼無人機施藥。這些現代化的施藥機械為玉米中后期病蟲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可行的工具,得到專家們的肯定,也引起參會代表的濃厚興趣。
“玉米田現代施藥技術與裝備集成示范”是由農業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持、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承擔實施的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植保機械關鍵技術優化提升與集成示范”專題之一。
(責任編輯:呂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