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虎門的東莞市巨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身陷“舉報”風波。該公司旗下的電商平臺“一塊郵”因無法dx此前“3—7天提現到賬”的承諾,遭遇商家與買家的頻頻投訴與舉報。雖然這起風波的仍在處理中,但這起事件再次警醒人們:電子商務立法迫在眉睫。
在2014年的“雙11”上,淘寶的成交金額高達571億元,占當時全國日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0%。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網上購物已然成為一種新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網上購物、付款、送禮,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網購也是一把雙刃劍,詐騙性事件、以次充好的商品、永遠顯示“正在配送”的貨物、不可能買到的低價促銷商品等一系列問題層出不窮,不斷給人們網購的熱情澆冷水。隨著電子商務迅猛發展,信用問題已然成為制約其發展的{zd0}瓶頸。而此次第三方服務平臺出現問題更表明電商行業良莠不齊,亟需法律法規對整個行業進行約束。針對這一現狀,“電子商務之都”的杭州率先推出《杭州市網絡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目的在于通過行政手段,依托大數據公共服務,用立法來規范網絡交易市場,為電商在杭州的健康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反觀東莞,也是一個電子商務發達的城市。據公開報道顯示,東莞市電商網絡經營主體達5.4萬戶,其中電視商務服務類企業2000多家,網絡經營主體總量占全省14.7%,在全省地區排名{dy}。現實是,東莞電商雖然數量龐大,但電子商戶素質良莠不齊。要提高電商們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質量,法律法規是一個{jj1}武器。效法杭州,可謂是明智的做法。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確立相關法規,完善相關措施,加大對電子商務的監管。對地方政府而言,有利于維護當地經濟環境健康發展,提高人們消費幸福感,增強人們的消費信心;對消費者而言,有利于維護合法權益,保障消費安全;對電商而言,有了統一的法規管理,保障了商人們公平競爭的權利,同時也可享受合法經營的便利。總之,在法律之下誠信經營,提供優質服務,銷售上好商品,才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客流。
電子商務管理從立法到執法,雖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已經有人在前面領路,那么作為電商重鎮的東莞能否快步緊跟上去呢?
原文轉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