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商務信息網訊 在西安開了十多年婚介所的王燕玲再也支撐不下去了,為了生存,她不得不每天一大早趕到南小巷的一家餐館,幫人家洗碗掙錢。王玲燕已經記不清撮合了多少對進城務工的男女了,只是近年來的變化讓她始料不及。“來登記的男女比例是7比3,而男性務工人員的婚戀成功率還不到10%。”
當年,還只有29歲的劉德和從老家河南商丘來到西安,沒有房子的他在找對象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他找的{dy}個女朋友是個長相不錯的四川女孩,然而相處后卻發現女孩神經有點問題,只能放棄了。第二個是個西安人,結婚的前提是要買個商品房,劉德和說按揭,對方不同意也就不歡而散。第三個女孩也是因為沒有房子沒談成。
隨后,他又相繼見了第四個,第五個,第六個,到第七個的時候,雖然性格合得來,但是對方子宮已經被切除,也就不了了之。
從碑林區一家婚介所的登記表看,二十多歲到五六十歲的外來女性務工人員,基本都介紹成功了,而剩下的“老大難”,均為大量男性進城務工人員,其中,登記了四五年找不到對象的比比皆是。
王燕玲指出,40歲以上的單身中老年務工人員大多數不是要給兒女們結婚掙錢,就是要給自己以后養老攢錢,因此即便再婚念頭強烈,首先還是要考慮經濟問題。
李師傅就一心尋找能“搭伴過日子”的女人,簡單的說就是兩人不領證同居在一起,對外以夫妻相稱,這種合同婚姻”也是日益增多。
西安人本心理研究所所長、zm心理學專欄作家一巖認為,外地務工人員的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僅是個體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務工人員自身要充分重視婚姻,不能將單純生理需要和滿足物質需要作為結合的追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