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云:不僅僅是服務器虛擬化
搭建一個內部云像安裝VMware一樣簡單,對嗎?
很多用戶會這么想,但事實上服務器虛擬化只不過是企業搭建云網絡的很多要求步驟之一。
去年,ForresterResearch在一項調查研究中問企業用戶他們中間有多少人已經搭建了一個內部云,有大約5%的人表示已經搭建,但是當要求他們對內部云下一個定義的時候,IT高管們通常會回答我的VMware環境。
在一份題為《在你企業內部交付云的好處》的報告中,Staten寫道:從架構上來說,一個內部云與當前企業內的虛擬化擴展基礎架構沒有太大區別。兩者都是由x86服務器、在此之上的網格引擎或者基于hypervisor的虛擬基礎架構組成。
但是內部云有很多虛擬基礎架構所不具備的關鍵因素。例如,內部云讓企業開發者通過一個自助服務終端來向云中部署應用,而無須服務器管理員的任何干涉。
除此之外,內部云還具有一個自動工作負載分布引擎(就像網格網絡中的那種引擎)來決定新工作負載應該被放在的{zj0}位置以及優化虛擬化計算資源池來為更多應用提供空間。
另外,內部云是多租戶的形式,在不同公司內的不同業務部門之間共享資源。Staten表示:為了計算虛擬池的使用,內部云基礎架構通常提供一種計算和追蹤資源使用情況的方法。YankeeGroup師AgathaPoon在她的研究中為內部云定義了三個關鍵因素:網絡、流程和企業文化。
在網絡方面,由于流程和存儲整合池的彈性原因,可靠性和安全性成為云環境中更重要的兩個因素。除了嚴格控制訪問路徑之外,這個網絡還必須足夠強大來應對虛擬化可能帶來的性能高峰。
在一臺服務器中運行虛擬機以及通過千兆以太網訪問這些虛擬機可能會讓網絡超負荷,從而導致性能降級。隨著企業用戶希望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訪問業務應用,這種情況將不斷加劇,導致必須動態地路由應用以滿足特定請求。
在流程方面,自動化是動態擴展IT資源和實現快速配置計算實例及應用的關鍵。
自動化是云計算環境中用來協調搭建內部云所需的物理組件和虛擬組件的關鍵功能。隨著每個物理服務器上的虛擬機數量繼續增長,企業IT手動管理流程將變得越來越繁雜,例如安裝和配置操作系統、打補丁和升級以提供后續支持。
確保服務可用性和性能以及滿足法規還需要適當的監控工具和策略。這個領域的主要廠商包括IBM、VMware、Neustar和AccelOps。
企業還需要處理企業文化以有效地部署內部云。用戶通常不愿意作出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IT應該避免革新。
當一家企業決定搭建一個內部云共享計算機資源池來部署特定用戶應用的時候,它應該為用戶提供熟悉的訪問資源操作界面,這樣基本上不需要培訓就可以簡化交易了。
Gartner預計,到2012年IT架構在私有云服務方面的投資將超過外部云。
Gartner表示:私有云服務將為未來公共云服務奠定基礎。對很多大型企業機構來說,私有云服務的需求還將持續很多年,直到公共云產品最終成熟。
文章來源:深圳服務器托管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