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由于國內人力成本與員工離職率逐漸增加,投放自動化設備來代替人工操作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富士康總裁郭臺銘更是拋出豪言壯語:三年內投資至少 1000個億,引入至少100萬只機械手。工廠如何讓非標自動化設備投放的更加有效,而不是成為企業的負擔,成為一個巨大的擺設。
一、工序是否有必要投放自動化設備
一般在以下情況下考慮導入自動化設備代替人工操作:
1.作業環境差,如噴涂和焊接作業等
2.人工操作使產品品質不穩定或達不到客戶要求;
3.產品較大或較重,人工操作困難。
4.產品的生產周期和壽命長。
對于僅僅以節省人力為目的的自動化,個人建議需審慎評估。
二、工序是否適合投放自動化設備
1. 部件的穩定性:上游流下來的產品質量是不是穩定的。如果部件不穩定,設備加工出來的產品品質可能還不如人工,也可能會造成設備的頻繁停機。
2. 操作的復雜度:操作的復雜程度決定著自動化設備的成本和自動化設備技術的可行性。即使是工業機器人,復雜的組裝作業也難以實現。
3. 部件的包裝方式:如果想實現自動上料,需要更改原有的包裝方式以能讓上料機械裝置可以抓取到部件,由于變更包裝方式所帶來的成本增加需計算到自動化成本中。
4. 部件的可分離性:如果想實現人工上料,需要評估部件的可分離性。尤其是對于一些小的零部件,比如螺絲等。
三、自動化設計如何才能滿足精益模式的要求
1. 使用單任務的小設備,而不是使用多任務的大設備;設備越復雜,成本越高,可靠性越差,而且應對需求變化的柔性也較低;
2. 不盲目追求高速設備,設備的效率應以滿足需求和保證產品的質量為原則。
3. 盡量避免批量加工的設備,批量加工設備雖然在效率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會阻礙流動,使生產周期過長。
4. 設備易于移動。
自動化不應該趕時髦,不應盲目的追求高科技也不能圖便宜,需要具有長遠的眼光。如何更多的為客戶考慮,就算是客戶的預算夠多,有些大企業也確實是不資金,也應該給客戶最合適的自動化方案,而不是最貴的方案,對此,個人認為,item的可選擇性很強,各種價格,定制規格,具有定制的最靈活、最適合的方案。item公司生產的非標自動化設備不僅規格齊全,發展潛力巨大,相比其他生產非標自動化設備的廠家更具可持續性。青島依諾信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是item 在中國的獨資公司,面向亞洲客戶提供超過350種產品,可提供適合人體工學的工作臺系統,適合工業安全生產、設備防護的樓梯平臺系統等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