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16日,山東省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政策宣貫大會在濟南舉行,大會對省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重大政策措施和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進行全面解讀,全力推進中小企業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省中小企業局局長王兆春出席會議并講話,省發改委、財政廳、環保廳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項目庫和基金政策、中小企業發展財稅扶持政策以及環保政策,東華大學、海爾集團、政和科技有關專家講解了大數據助力企業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政策實務操作等內容。全省各級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負責人共800余人參加培訓。
王兆春在講話中強調,近年來,我省中小企業數量快速增長,但在產業層次、機構、競爭力等方面亟需pj過度依賴低端產業、自然資源、低端勞動力、傳統市場、傳統經營模式的發展方式,轉向更多依靠科技、專利、數據、網絡、人工智能等文明資源,轉向gd、前沿、高品質和服務產業,轉向高素質人才、創新團隊和優秀企業經營者群體,轉向滿足新需求、個性化定制等現代市場,轉向網絡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
王兆春指出,加快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既要政府推動,又要創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但最關鍵是要抓好企業這個中心,抓好人才這個關鍵,抓好現代生產方式這個競爭手段。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企業是主體、是核心,政府是營養師、助產士,只有立足企業(項目)這個載體,才能有持久的創新力和發展力,才能使新動能扎下根、不斷成長。既要通過改革進一步釋放現有企業活力,又要創造環境和條件,催生更多的市場主體。通過補齊gd產業、產業生態、新型企業、民營企業、智能制造、公共服務方面短板,不斷提高企業追蹤科技創新和市場需求的能力,提升向gd前沿產業進取的自覺,增強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的內生動力。
省發改委固定資產投資處副處長王坤介紹,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將按照“新、好、大、實”的標準篩選入庫項目,重點布局“12+1”方向,即:新一代信息技術、gd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生物=、醫養健康、gd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旅游、雙創平臺、現代物流行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我省設立的6000億規模的新舊動能基金將重點支持“四新”項目、五大新興產業、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項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為貫徹省委、省政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部署要求,省中小企業局制定了全省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工作意見,成立了中小企業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將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提升優勢產業集群、引導專精特新發展、培育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應用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四新”經濟規模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等方面采取針對性措施,到2020年,省級“專精特新”企業達到5000家、“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和創新企業達到3000家,新培育“瞪羚”企業500家、“{gj}”企業500家,年營業收入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100個,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全省中小企業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