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M看消費品牌成功之道,KM貨架,卡門貨架,KM男裝貨架
Boohoo亦是如此,這家不久前向Nasty Gal提出收購邀約的線上時尚公司每天推出近100款單品。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Simon Bowler發現,Boohoo從設計至上新總共花費的時間在一至兩周內,幾乎只有Zara的一半,“他們只要一周就能推出別家品牌下一季準備銷售的新品。”至于那些喜新厭舊的千禧一代,只要打開電腦。花上十幾二十英鎊就能買下一件棒球衫或是連衣裙。
根據Boohoo公布的{zx1}財報,公司預計今年同比幅有望達到50%。盡管品牌名字聽上去還挺耳生,可它的股價去年長勢頭明顯,公司市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

這兩家公司的電商性質為品牌高速運轉做足鋪墊,與此同時,它們又躲過了實體店飽和風險。而對比早期在全球各地瘋狂開店的Zara和H&M,如今則在逐步轉型,因為門店吸金能力與日俱減。就拿H&M為例,它每年憑著10%-15%的擴張速度,開出了4300家門店,也讓公司主席成為全瑞典最富有的人,可隨著線下銷售幅放緩,老一代快時尚品牌一面減慢實體店鋪開張速度,一面加大線上電商投入。

意識到自己的落后,H&M最近決定投資供應鏈。以求控制生產成本,最終以具有競爭力的售價出現在市面上,目前,品牌五分之四的生產線都位于亞洲,但它正在考慮轉移至更接近歐洲大陸的生產地,例如土耳其。“這樣的話,貨品運送至歐洲市場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H&M首席執行官Karl-Johan Persson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道。

從H&M{dy}財季數字來看,其營收和利潤雙雙低于預期。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分析師Anne Critchlow強調,集團庫存同比上升了30%。為此,H&M目前正在調整供應鏈系統以提升對于天氣、市場環境等因素的反應靈活度。同樣有此決定的還有J.C. Penney和Gap。為加快速度,這兩家時尚品牌不約而同地減少了自己對于亞洲地區生產力的依賴度——Gap部分生產線已經轉移至加勒比地區,設計流程也得到了簡化,例如必要時公司會在24小時內確定設計稿并進入生產階段。
不管是努力嘗試即秀即買的奢侈品牌,還是不斷優化供應鏈與物流的快時尚品牌,現在都在不停地加速,但這真的會是件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