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國載人飛行汽車行業市場占有率及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與城市交通壓力的持續加劇,飛行汽車(Urban Air Mobility, UAM)作為未來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逐步從概念走向現實。2025年,中國載人飛行汽車行業迎來了關鍵的發展節點,多個企業進入產品測試與商業化落地階段,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本文將圍繞2025年中國載人飛行汽車的市場占有率、產業鏈發展現狀、重點企業分析以及未來投資前景進行深入預測與分析。
一、行業背景與發展現狀
載人飛行汽車,通常指結合垂直起降(VTOL)技術與自動駕駛系統的電動空中交通工具,主要應用于城市空中交通網絡。其核心優勢在于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提高通勤效率和拓展城市空間。
,中國在政策支持、技術積累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加速布局。2023年,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未來產業發展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低空經濟與智能交通融合發展。2024年,深圳、上海、成都等城市啟動飛行汽車試飛與航線規劃。2025年,中國載人飛行汽車行業已進入從技術驗證到商業化落地的過渡期。
二、2025年市場占有率分析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載人飛行汽車市場規模預計達到約1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65%。市場占有率方面,呈現出“頭部集中、新銳崛起”的格局。
1. 主要企業市場占比
億航智能(EHang):作為中國飛行汽車領域的jjz,億航智能在eVTOL技術、適航認證以及城市試飛方面具有領先優勢。2025年其市場占有率預計達30%,位居第一。 峰飛航空(FACC):其自主研發的“V440”系列飛行器在載人能力與續航方面表現突出,市場占有率約20%。 小鵬匯天:依托小鵬汽車的技術積累與品牌影響力,其飛行汽車項目“旅航者X2”在消費級市場中具備強大潛力,預計占有率約為15%。 吉利旗下Terrafugia:作為最早進入飛行汽車研發的國際品牌之一,其在低空通勤領域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占有率約為10%。 其他企業:包括零重力飛機工業、時的科技等新興企業合計約占25%,展現出較強的市場活力。
2. 區域市場分布
華南地區(廣東、深圳):作為政策支持與創新高地,華南地區占據全國近40%的市場份額。 華東地區(上海、江蘇):依托強大的制造業基礎和科技資源,市場份額約為25%。 京津冀地區:政策推動下,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占比約15%。 中西部地區:仍處于起步階段,但成都、武漢等地政府已啟動試點項目,預計未來增長潛力較大。
三、產業鏈結構分析
中國載人飛行汽車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整機制造與適航認證、下游運營服務三大環節。
1. 上游環節
動力電池: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在高能量密度電池領域占據主導地位。 飛控系統與導航模塊:華為、大疆等企業憑借其在無人機與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成為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復合材料與輕量化結構件:中航工業、恒瑞新材等企業參與制造,保障飛行器安全與效率。
2. 中游環節
整機制造商:包括億航、小鵬匯天、峰飛航空等,承擔飛行汽車的研發、制造與測試。 適航認證機構:中國民航局(CAAC)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飛行器進行嚴格審查,確保安全性。
3. 下游環節
空中出租車運營平臺:如滴滴空中出行、億航城市空中交通網絡平臺等。 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垂直起降機場(Vertiport)、空中交通管理系統(UTM)等,由中電信、中航工業等國有企業主導建設。
四、2025年投資前景預測
1. 政策利好持續推動
2025年,中國將繼續推進低空空域改革,加速飛行汽車適航認證流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包括稅收減免、基礎設施補貼、人才引進等,助力企業在資本